太平公主失势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大平公主有如母亲武则天的翻版,对政治迷得要命,在个性上更是绝对不认输。她不断央求身为上皇的哥哥,把自己派系的人逐一置于要职。

睿宗让位给皇太子,是在太极元年(公元七一二年),他在位仅仅两年。

本来以为这样就能解决争端,未料事实并没这么简单。派阀抗争时,纵然主角有意松手,周遭的人却已经跑得太远,因而刹不住车,势成骑虎,这是常有的现象。

如果憧憬无为之境、性格温和的睿宗继续就象征性的皇位,说不定较能保持均衡,政情因而得以安定。

皇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这两派势力,就宫廷上的位阶而言,后者显然较为优势。

皇太子派以参加讨灭韦氏政变的下级官僚以及青年将校为中心,韦氏灭亡后,尽管他们获得晋升,但依然只占上阶层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太平公主则由于曾经以母亲武则天的秘书身份长期身处宫廷,因此人脉极为丰富。七名宰相中,有五名是太平公主派的人。身分等于禁卫师团长的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和李慈,以及左金吾将军李钦等高级军官,都属太平公主派。

皇太子即位后,太平公主派当然产生了危机感,团结之心因而愈趋坚固。退位而成为上皇的睿宗,每五天引见群臣一次,就三品官以上的人事及死刑事宜做裁决,因此,新皇帝玄宗李隆基能决断的,便只限于这以外的事。也就是说,玄宗在这个时候,还不算是真正的皇帝。

就以自称而言,上皇继续使用“朕”自称,玄宗则以“予”称呼自己。世界上可以用“朕”自称的人只有一个,这是原则,新皇帝对此当然不敢有所冒犯。当然,这只是过渡期的措置,一切权限,迟早会交到皇帝手里的。

“我们必须趁这段过渡时期,尽可能地发挥。”太平公主派的常元楷,进言采取积极态势。

太平公主有如母亲武则天的翻版,对政治迷得要命,在个性上更是绝对不认输。她不断央求身为上皇的哥哥,把自己派系的人逐一置于要职。以自派人士控制宫廷后,逼迫玄宗退位——这是她的计策。

“公主要下定决心。”第一号亲信窦怀贞对太平公主道。

“这我知道。”太平公主笑着回答。她的笑脸和武则天像极了。

“废黜皇帝,比起废黜皇太子困难许多。”常元楷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非动兵不可。太平公主笑着回答说,她早就有这个想法。

“绝不能让隆基察觉我们的动静。”她直呼皇帝的名讳说。

到现在为止,玄宗李隆基还不是真正的皇帝,只是见习皇帝罢了。不过,他日后会成为真正的皇帝,到时候,将有十足的权力对太平公主派处断自如。玄宗一派,只要等待这一天来到就可以。相形之下,太平公主派颇有时间压力,而且,这段时间为期不长。因此,他们心浮气躁是难免之事。

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等太平公主派退出后,僧慧范往前走出数步,道:“勿以动兵为唯一手段。我们的目的在于促使皇帝换人。所以,另外的方法也应一并考虑才是。”

慧范是西域出身的僧侣,有着碧眼、紫发和尖鼻子。

“你已有所准备,是不是?”

“我们所剩的时间并不多。举兵当然并非绝对不可,不过一旦准备动用禁中之兵,难免会为对方察觉。而众多士兵中,不免会有思虑欠周者,万一风声走漏,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就实施你的方法吧!不过,在人选上,你必须特别慎重。”

“这一点请放心,因为这是个绝对能守口如瓶的女人。即使万一事迹败露,她也绝对不会拖累公主的。”

“是怎样一个女人呢?”

“她姓元。她的一家人向来由贫僧照顾,绝对不会有问题的。”

“既然大和尚如此说,我自然就安心了。”太平公主深深点了一下头。

两人说的“另外的方法”,当然是指毒杀。

高力士——这个人好像天生就是为了伺候玄宗李隆基的。

据传,他是岭南(广东、广西)蛮族首长冯盎的曾孙。南北朝时,北燕王冯弘移至南方,与当地蛮族首长结亲,成就巨大势力,到冯盎的时代,由于施政得宜,势力更加庞大。后来,鉴真和尚第五度渡航日本失败漂流时,甚受振州别驾(州次官)冯崇债的照顾,也颇受桂林都督冯古璞的欢迎。这些人都属冯氏一族。

据说,冯盎有三十个儿子,其曾孙之多,由此可以推算得出。

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六九八年),岭南讨击使李千里以两名阉割少年呈献中央。宦官之中以南方出身的人居多。种族繁衍是人类的本能,因此,对同族罪人阉割是绝无仅有之事;而南方由于异族甚多,因此成为宦官的主要供给来源。

呈献给皇室的少年宦官,当然得选择眉目清秀、头脑聪敏而且身心强健的人。少年宦官中的一个被命名为金刚,另一则被起名为力士。

手持金刚杵,面露忿怒表情的“执金刚神”,在云冈及龙门等初期石窟中多为单身,其后则将金刚力士一分为二,开始站立寺庙左右门前,其中的一尊开口,另一尊闭口,因而被称为仁王、狛犬像。

成对呈献的这两个人当中的金刚,后来如何不得而知,起码这个人并没有在历史舞台上留下痕迹。两人最初似乎伺候在喜好美少年的武则天身边,但其中的力士因连坐某一起事件曾被逐出宫廷。后来,少年力士成为一个名叫高延福的宦官之养子,开始姓高。然后,由于与武三思结交,因而被允许再度进入宫中。

青年高力士后来为皇子时代的玄宗李隆基看中。就年龄而言,高力士犹较玄宗年长一岁。

发动讨灭韦氏的政变时,身在幕后的高力士虽然没有赫赫武功,实际上贡献极大。他片刻不离玄宗身边,连梳洗、沐浴时也不敢到宫外,以粉骨碎身的态度为主子奉献一切。玄宗不能对朝臣或将军说的事情,也找高力士商量。高力士为报答知遇之恩,什么事都肯做。

太平公主派的参谋西域僧慧范拉拢一名元氏宫女,企图毒杀玄宗。由于皇帝用餐时,一向有专人预先尝食以试是否有毒,因此,毒杀皇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贫僧有妙策。”慧范自信满满地说过这句话。结果,他绞尽脑汁想出的方法,还是被高力士识破。

酒食一定要经过试毒,但用药时则不然,这是宫中的习惯。由各地呈献的药草、金丹之类的东西,一定要经过两名尚药奉御(正五品)四名侍御医(从六品)及四名直长(正七品)十个人一同仔细检查后才纳入殿中省尚药局。

由于在纳入前已慎重检查过,所以之后就不再复验。这些药材使用的都是珍贵材料,被视为是贵重的东西,没有人敢在皇帝饮用之前先行尝饮。

过去的习惯确实如此,但高力士并没有遵守这个习惯。他把尚药局送来的一部分药品,偷偷用以喂食豢养在禁苑某一区的猎狗。高力士是非常喜欢狗的人,经常亲自照顾这些狗。因此,看见他在喂狗,没有人奇怪。结果,喝了准备呈给皇帝饮用之药的一部分之后,狗竟然在不到两刻(三十分钟)就一命呜呼。

高力士立刻就这个药进行调查。尚药奉御在编制上有两个,高力士只找来其中的一人,先命令他必须绝对守密,然后令其着手调查。

这一次煎的药,只把当日要用的分量从尚药局带出来,就剩余的药材进行验查,再给猎狗喂食,结果并无异常现象。

“毒一定是在端送煎好的药时加进去的……”

高力士于是开始秘密监视当日端药的元氏宫女。她根本不知道高力士以狗试毒这件事情。

皇帝应该死了,却还活着……毒药是不是无效……我必须赶快向慧范大师报告。——元氏急着想和慧范取得联络。暗中跟踪的高力士,因而查出太平公主派的动向和结党的规模。

“他们不久就会有所动作。在这干人采取行动时,我们把他们一网打尽吧!”高力士就讨灭太平公主派的计划,对玄宗做了进言。

玄宗即位的翌年——先天二年(由于这一年十二月改元为“开元”,所以也是开元元年)七月。

事情在五里雾的状态之下。这样的状态最令人不安。倘若知道毒杀之事败露,还可以采取应对手段,然而宫中看似没有什么动静,元氏不但没有被拘捕,连被调查都没有。

莫非毒药无效?——但依据元氏的秘密联络宣称,她确实已把拿到的毒药混进赤箭粉里,这种来自西域的剧毒不可能无效。赤箭是一种强壮剂,或许是玄宗一时没有兴致所以没有喝。太平公主派实在无法忍受这样混沌不明的状态。

“现在只有举兵一途!”首脑太平公主于是下了这个决断。

由常元楷和李慈发动羽林兵(禁卫军),宫中则由窦怀贞、萧至忠等宰相团内应——这是他们制订的计划。

高力士很快察觉了这个动向。

郭元振、王毛仲、姜皎、李令问、王守一、李守德等人是玄宗派干将。他们迅速暗中召集兵员,配置在各重要场所。这是针对太平公主派之动向而做的部署,因此,在准备上可谓彻底周密;然而太平公主派却丝毫没有察觉到玄宗派的动向。

“请等到武德殿羽林兵开始蠢动,再发出攻击命令。”

虽然用词客气,三十二岁的宦官高力士,对诸将发出了实际上的指令。

当时由于上皇以太极殿为居处,因此,玄宗以武德殿为执行政务的场所,太平公主派羽林兵企图袭击的就是这个地方。

“攻啊!”

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刚下这道命令,虔化门突然在霎时间八字大开,出现了三百余名军兵。

“这是勅命!你们谋反之事已东窗事发!快斩掉常元楷和李慈!”王毛仲大声叱喝道。由于从虔化门出现的队伍极为整齐,临时被调参加政变的羽林兵毕竟是军人,一看就知道情势对己方不利。他们是有备而来的,在这个情形之下和他们交锋,绝对会吃亏!

“因假冒命令而被调动前来的羽林兵,只要当场丢下武器,一概不予问罪!”听到这个命令时,羽林兵纷纷把弓箭、刀剑等兵器丢到地下。太平公主派的叛乱,至此归于失败。常元楷和李慈当场被斩,萧至忠和岑羲被逮捕后处斩,窦怀贞企图逃逸,在被包围后自缢而亡。这是七月三日的事。

上皇睿宗听说发生异变登上承天门楼。郭元振跑到他面前报告道:“上皇请放心,是皇上诛杀了窦怀贞这一批叛徒。如今事情已过,一切平安如旧。”

不久,玄宗也来到承天门楼。

“启禀父亲大人,是怀贞等人图谋不轨,儿臣因而先发制人,将之诛杀。大唐还是万岁万万岁!

“是吗?那就好……”

虽然口说“那就好”,睿宗却面露阴郁。这位软心肠的君主,担心唯一的妹妹太平公主的安危。

今后军国政刑一切全交由皇帝裁决。朕将以无为养志,以遂素心。

七月四日,上皇发此诏书,决定在百福殿隐居。他憔悴的背影,令人不忍卒睹。

结果还是未能救太平一命……

他退位后,之所以每五日上朝一次,裁决重要事项,为的是要保护这个妹妹。想不到这个做法反而给太平公主派的人马精神上的鼓励。为此,他深感后悔。

太平公主一度逃入山中寺院,却于三日之后出来,在自宅赐死。不过民间的传言是:

——上皇含泪向自己的儿子请命,太平公主因而得免一死,只是表面上发布为赐死。……

《太上皇实录》则记载,太平公主被“禁锢终身”。总之,武则天以来浓厚的女人气息,算是从政治场面上消失了。玄宗也由见习皇帝成为了真正的皇帝。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