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合作愉快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按照两年前慕尼黑展会上冯啸辰与卢拉姆商定的合作方式,加贝国用铁矿石向中国交换矿山机械以及其他工业装备,利用这些工业装备建立起了火电厂、钢铁厂、机械厂、化肥厂等等,这些工厂目前都已经投产,运行情况良好。有了这些工厂,加贝国的电力供应充足了,常用的小型机械能够自己制造,农业生产需要化肥不再短缺,而这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这一次,冯啸辰他们把加贝国的工业园当成了中国的工业展厅,在与各国工业部长洽谈了初步意向之后,便带领他们去参观这些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让他们亲眼看到中国装备的使用情况。

非洲在传统上是欧洲的后院,各国使用的工业装备绝大多数都是欧洲生产的,只是近年来增加了一些日本产的设备。对于中国设备,大多数非洲的官员都比较陌生,心里也多少存着一些疑虑,总觉得中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能好到哪去呢?冯啸辰把这些工业部长带到车间里,让他们自己去与非洲本地的工人交谈,听听工人们对于中国设备的评价,这无疑是能够增强这些官员们的信心的。

卢拉姆对于中国人在加贝国搞设备推销的事情,多少是有些不情不愿的。搭上中国这条线,对于加贝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卢拉姆曾经幻想过扩大加贝国的工业产能,把生产出来的钢铁、机械、化肥等销往周边国家,以赚取超额利润。如果其他国家也与中国建立了合作关系,能够获得同样的设备,生产出同样的产品,那么加贝国的优势就不存在了。

不过,卢拉姆心里再不乐意,也无法向中国人明说。他知道,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肯定是想在非洲多发展一些客户的,绝对不会只与加贝一个国家合作。加贝全靠着与中国的合作才有了今天,而且未来仍然需要中国装备工业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卢拉姆怎么可能去得罪中国人呢?

唉,他们要看就看吧,毕竟我们是最早和中国人合作的,其他国家就算开始与中国合作,也比我们至少晚了两年,我们也算是有优势了。卢拉姆这样安慰着自己,然后便安排手下的官员去给各家企业打招呼,让他们对冯啸辰以及冯啸辰带去的客人务必要殷勤接待,不得有所怠慢。

“这样一家机械厂,能够生产20多种最常用的机械,满足工农业生产的日常需要。如果由中国提供全部设备,再加上基建,采用交钥匙的方式,只需要2800万美元。现在签合同的话,还可以附送30名技术工人的半年免费培训哦。”

冯啸辰带着一干黑人官员走在加贝通用机械厂的车间里,滔滔不绝地向官员们做着介绍。自从当上装备公司的总经理之后,冯啸辰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客串过销售代表的角色了。这一次来非洲,他不合适带更多的人陪同,遇到这种情况只能亲自出马。话又说回来,他带领的这一干黑人官员来头也都不小,名片上都是这个部长那个大臣的,冯啸辰为他们当一回解说员,也对得起他们的头衔了。

有些大一点的非洲国家,也有几千万人口,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工业部长就相当于省里的经贸委主任,冯啸辰与他们应当是级别相仿的吧?

冯啸辰这一次带领参观的是来自于塞里尔国的一个工业代表团,带队的是塞里尔国的工业部长弗兰肯。塞里尔国是非洲中部的一个穷国,工业几乎是空白,全国只有少数几家食品厂和一家修理厂,属于连一根铁钉都要从国外进口的纯农业国,人均GDP是排在非洲各国的倒数几位的。

塞里尔早先是法国的殖民地,在60年代随着非洲的独立运动而摆脱法国统治,成立了一个共和国。独立以来,塞里尔的历届领导人都孜孜以求地希望找到一条经济振兴的道路,但却始终未能如愿。看到加贝国依靠矿产资源发了家,塞里尔国的总统和国会众议员们都无法淡定了,给弗兰肯下了死命令,要求他务必到加贝国去取经,学习他们发展工业的成功经验,把塞里尔国的经济搞上去。

卢拉姆应王伟龙、刘旺他们的要求,向各国政府发出前来参加设备交接仪式的邀请,弗兰肯便带着一干手下赶过来了。他与冯啸辰进行了一次接触,发现这位来自于中国的装备公司总经理非常和善,并不因为塞里尔是一个穷国而歧视自己。他向冯啸辰讨教有关发展经济的问题,冯啸辰侃侃而谈,给他描绘了一条既辉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道路,听得弗兰肯热血贲张,恨不得马上就回去向总统汇报,然后便与中国人签约引进设备。

塞里尔与加贝国有一些相似之处,那就是虽然贫困,但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开发程度不高,潜力极其可观。此外,塞里尔国有2000多万人口,而且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资源也不容小觑。当然,塞里尔也有一些不利条件,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它地处非洲内陆,并不靠海,因此运输条件远不及加贝国,这个问题差不多也是制约塞里尔国发展的瓶颈。

冯啸辰给塞里尔国开出了一个药方,简单说就是“要想富先修路”。他建议塞里尔国与邻国合作修建一条通往印度洋岸边港口的铁路,以便塞里尔的矿产品能够运出来销往海外,以换取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资金。修铁路需要大量的投资,冯啸辰提出,塞里尔国可以用自己的铜矿作为抵押,向国外贷款。鉴于西方国家可能不愿意提供这样的贷款,中国可以担任这个贷款方,并且可以派出工程队伍,帮助塞里尔建成这条铁路。

“有了铁路,你们的铜矿、锡矿、钨矿都可以运出来,换成宝贵的外汇。利用这些外汇,你们可以采购机器设备,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在铁路沿线,你们可以建立起一些加工贸易开发区,利用你们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冯啸辰这样对弗兰肯说。

“可是,我们的百姓能够变成技术工人吗?你要知道,我们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我们国内的文盲率高达50%,即使是那些接受过12年教育的人,很多人也仅限于能够书写自己的名字而已。”弗兰肯担心地向冯啸辰说。

冯啸辰笑道:“弗兰肯部长,你要知道,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可能需要花费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时间,这可能是两代人到三代人。你们从现在开始加强教育,那么到铁路建成,矿山得到充分开采的时候,现在培养的这些孩子正好达到了就业年龄,他们将会一代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可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怎么办呢?”弗兰肯问。

冯啸辰说:“目前要做的,是对铜矿进行小规模的开采,另外建立起一些小型的工业项目,这当然也需要一些有文化的技术工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愿意为你们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包括为你们培训一些熟练技工,让他们至少拥有基本的操作能力,就像你现在看到的这些加贝国工人一样。要知道,他们在到中国去参加培训之前,文化水平也是非常低的。”

“那可太好了!”弗兰肯欣慰地说,接着又诧异地问道:“冯先生,你刚才说这家工厂是完全由中国帮助加贝建设起来的,可我为什么没有在车间里看到任何一位中国的工程师呢?”

冯啸辰说:“就这家工厂而言,在建好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是派出了工程师在现场进行指导的。但当工厂的生产进入正轨之后,我们就认为没有必要让工程师再长期驻在厂里了。因为雇佣一名专职的驻厂工程师,费用是很高的,这笔费用会让我们的客户蒙受额外的支出。”

“可是,如果工厂的设备发生了故障,该怎么办呢?加贝国的工人自己能够处理这些故障吗?”弗兰肯问道。他想起自己国内的几家食品厂,使用的是从欧洲进口的设备。那些设备其实非常简单,但每次发生故障之后,本国的工人是完全没有能力维修的,只能万里迢迢地请欧洲人来处理,每一次的花费都非常可观。

“我们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过去两年中,我们在非洲建立了三个售后服务中心,是对全非洲进行及时响应的。如果你们的设备在使用中出现了问题,可以随时向售后服务中心寻求支持,他们会通过电话为你们提供指导,必要的时候可以派出人员到工厂去解决问题。”

“原来是这样,那可太好了!”

“我们的宗旨是为客户提供最方便最贴心而且最物美价廉的服务,这一点请弗兰肯部长相信。”

“非常相信,我认为中国的产品和服务都是最优秀的。”

“那么,就让我们预祝合作愉快吧。”

“合作愉快!”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