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奋 斗(1927-1935) 第五章(2)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但是到了井冈山就是另~回事了。1927—1928年的冬天,在创立新政治体制的斗争中,这位雕塑师在很大程度上单独地和泥土打上了交道。行动代替了消极等待。

  李大钊早在1919年就对知识分子写道:“我们应当到田间去工作,这样,文化的空气才能与山林里村落里的树影炊烟联成一气……。”⑤

  井冈山分散的村落中,居民~共不过两千,该地的土壤十分瘠薄,到处都是裸露的石头。农民没有火柴,只有象原始人那样击石取火。

  “老表,你叫什么名字?”⑥毛遇到胆怯或怀有戒心的农民时总是这样问。他这样礼貌、谨慎是明智的。比起城里的政治来,井冈山上的政治更难开展,也更为复杂。

  这里也有秘密社团。当地人和北方移居过来的客家人之间有着激烈的矛盾。当地的乡绅与山下的军阀和国民党相互勾结。毛是地道的外来人。

  象是一名手艺人,毛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行事。他不能大张旗鼓地搞土地改革,因为土地太少了。他被夹在地主和土匪之间,而地主和土匪几乎又是相伴而生的。受地主的压榨,农民别无选择,不得不上山当土匪。这里的阶级结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件或毛以前的文章中没有谈到过的。

  毛在这场挑战中采取了机智灵活的策略,宛如“猴子”出山。中共的“发妻”无产阶级远在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土匪就成了毛的政治“情妇”。

  毛结识了两个名声远扬的土匪首领*,他们给毛六百个人和一百二十支枪⑦。他把许多游民和懒汉都补充到毛的队伍里。两年中,红军扩充的大多数成员都是无业游民。而这些人是工人和农民所鄙视的。

  毛之所以招募这些无业游民是因为其他的兵源几乎没有。然而,毛并不把游民看成是社会渣滓。“他们也是人”,他提到游民时曾说,“有五官四肢。”⑧他们属于同一阶级,游民也是受压迫的人。毛认为可以改造他们。

  原文有误。“土匪”头子袁文才、王佐均受过革命影响,各自的队伍都自称“农民赤卫军”。袁还是中共党员,毛曾亲自作袁的工作,送他100多支枪,以后便将袁、王二人所率队伍改造成工农革命军。——校注

  1928年,他在给上海的中共中央写的一份报告中说:“在此种情形下,只有加紧政治训练一法。”⑨

  毛要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国民党军队来犯时要打仗,要制订社会政策,如何掌握与地主豪绅斗争的尺度?能不能既向农民征税,又避免不利的影响呢?

  毛确实没收了一些地主的财产,初到井冈山时,用这种方法来获取部队的给养比向普通老百姓征税要好得多。他在群众大会上也枪毙了一些地主,但他却尽最大努力不去触动那些中间分子。他的政策是打倒土豪劣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他还组织了民兵和赤卫队以补充正规部队。他抓教育,这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办起了干部班、战士班,还有一些教憨厚的农民认字和写字的班。

  没有课本,缺乏纸张,教师们只好用树枝在地上教学生写字。

  面对各方面的挑战,毛在逐步走向成熟,他不象一年以前在武汉时那样愁眉不展了。他的面容显得更加坦然、充满活力,开始给人一种权威感。

  如果说毛的父亲曾是韶山的一个“白”乡绅,那么,毛在34岁时就成了井冈山的“红”乡绅。

  中共中央发生了变化,但是没有任何改进。莫斯科对瞿秋自很不满意,李立三取代了他在中央的位置。

  李立三形而上学地提出了“革命高xdx潮”的观点。他所期待的前景几乎是一个超历史的高xdx潮,就象基督徒期待耶稣复活一样。以怀疑的眼光去看现实使得一切都不同。尽管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了,他确很偏爱这种盲目的出击。

  李开始牵制毛。1928年3月,李从湖南共产党组织中派遣一名特派员到井冈山,带来了颇多的批评和指示。毛的处境很严峻。

  撤销党内一切职务的消息并没有使毛感到吃惊,这一四个月前作出的决定已失去了打击力。但是,这位特派员批评了毛的社会政策。中央认为,对阶级敌人应进行更多的“烧杀”,“工人阶级化”应当成为党和军队的口号。(可是工人在哪里呢?)

  毛在井冈山时有点儿右倾,当时必须这样做。争取各方面的力量并改造他们是他当时的策略(他曾十分宽容地称那两位土匪头子是“忠实的共产主义者”)。

  毛被命令到湖南去与军阀的军队打硬仗,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井冈山已归长沙的党组织领导。这次出征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井冈山被敌人占领了,尽管一个月后又夺了回来,但他的部队却损失了一半。

  中共中央又向井冈山派了一名代表,结果与上~次截然不同。这位代表是来井冈山纠正毛的政策的,但他的举动出乎人们的意料。他非但没有斥责毛,反而成了毛的伙伴,这一结合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朱德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中共的极左路线使他在华南连续吃了几次败仗,战士所剩无几。这次,他受中央的委派去批评毛泽东。上海认为,毛象《水浒》中的梁山好汉,军事意识太强,他不是发动群众共同掀起革命高xdx潮,而是为群众杀富济贫。

  朱德手下的一些军官觉得,毛看上去不象军人。他们记忆中的毛是一位身穿褪了色的灰布中山装、身材高大、热情健谈的人。他的头发长而杂乱,没有刮脸,胡子遮住了下颏上的癔。他们还发现,毛的手掌很有热度,并有淡红色的光泽。⑩

  毛不摆架子。朱德到达前,毛正兴致勃勃地与朱的几个下属军官坐着畅谈,手中端着一大杯开水。

  朱德的政委是陈毅,后来成了毛的外交部长。朱德手下另一个出色的年轻军官是林彪,后来他与毛的关系甚密。但四十年后,他又想密谋杀害毛。

  毛和朱在水坑村的一条小溪旁相会拥抱。他们两军相合,组成了一支一万人的军队,红军真正地诞生了。这时作为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才开始为世人所知。

  两位领导人,需要就很多问题进行商谈(一年前,他们曾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见过面,但当时很难有机会交流思想)。更重要的是,他们就要共同指挥一场战斗,因为一个军阀正在攻打井冈山。他们一起击败了敌人。

  毛和朱在某些方面很相似,但不尽相同。他们都来自农村,因此都能不摆架子地和农民谈得来。但是,在风度和理论水平上毛更象一位知识分子。毛具有朱德的朴实,但他远不如朱那样率直。朱德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但思想单纯的战士,毛则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脱离了军人外表的战士。

  朱德很快就把毛看成是一位思想家,他代表上海准备对毛所作的指责从他的唇边消失了。另一方面,毛十分欣赏也非常需要朱德惊人的军事才能。毛总是乐于制定宏观的战略,而把具体的战术行动交给别人。现在他可以这样做了。

  在共产党前途难卜的关头,他们相互取长补短。自从他们会师后,反李立三路线的火种开始在井冈山燃起。“朱毛”联盟产生了。二十多年后,很多中国人还认为“朱毛”是一个英雄的名字。

  毛现在有了一个合作者。他在长沙时曾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他自己也曾追随过德高望重的人物:在长沙第一师范时的杨教授,五四时期的陈教授。在上海为国民党工作时他又追随过胡汉民。但是毛能否很好地与地位相同的人相处呢?朱德是他的第一个考验者。

  毛在各个连队建立了政治性组织。不是象上海指示的那样去成立政治部,而是发动组织普通士兵委员会,通过讨论政治问题来提高大家的觉悟。要发动一次反对地主武装的战斗吗?士兵委员会马上会控诉地主是怎样欺压农民的。

  毛坚持在每班设党小组,每连设党支部,每营设党委。这样,党便由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了一个每日出现的实体,使党来到了夜晚营地的篝火边,来到了每一个战士的身旁。

  不许军官打骂士兵,帐目公开,由大家监督。每打完仗,毛都组织民主会议,会上可以各抒己见,还可以点名批评或表扬上级军官。通过讨论,如果取得一致意见,军官也可能被降职。毛成了导师兼道德家,他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军风。

  中国的旧军队只知道利用士兵的躯体,而没有利用过他们的头脑。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